小班语言《大西瓜和小蚂蚁》视频+PPT文档+设计教案+反思-YS0007

小班语言《大西瓜和小蚂蚁》视频+PPT文档+设计教案+反思-YS0007-幼师资源库
小班语言《大西瓜和小蚂蚁》视频+PPT文档+设计教案+反思-YS0007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会员专属资源
您暂无购买权限,请先开通会员
开通会员
会员限时优惠中
开通会员全站免费下载
付费资源

PPT截图

图片[1]-小班语言《大西瓜和小蚂蚁》视频+PPT文档+设计教案+反思-YS0007-幼师资源库

教案+反思

小班:大西瓜和小蚂蚁
活动目标
1. 学习观察画面,乐意想想、说说。
2. 感受小蚂蚁吃大西瓜的情和趣。
活动准备:大图书一本,小图书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大西瓜和小蚂蚁画面—导入股市、引发兴趣
重点提问:
1. 这是一片怎样的西瓜?
2. 谁可能会最早发现这片西瓜?
过渡:小蚂蚁和大西瓜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大西瓜和小蚂蚁》的故事。
二、 看看、说说、想想—–感受小蚂蚁吃大西瓜的情与趣
(一) 四只蚂蚁吃西瓜
重点提问:
1. 四只小蚂蚁看到这片大西瓜,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
2. 仔细看看,它们是怎么吃西瓜的?
3. 四只蚂蚁吃饱了吗?你从哪里看出他们已经吃饱了?
4. 西瓜还有这么多,浪费了又太可惜,那该怎么办?
过渡:你们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小蚂蚁向德办法会和我们一样吗? 我们一起看下去。
(二) 大家一起吃西瓜
重点提问:
1. 四只小蚂蚁能搬动这片大西瓜吗?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 西瓜太大了,四只小蚂蚁是搬不动这片西瓜的,这可怎么办呀?
小结:原来四只蚂蚁叫来了朋友们一起吃西瓜,许许多多蚂蚁们都来了,大家吃得多开心啊!一会儿,大西瓜全部吃完了,小蚂蚁们高兴地对四只蚂蚁说:“谢谢你们”!
三、 完整欣赏—–进一步感受小蚂蚁吃大西瓜的情与趣
1、 幼儿人手一份,自由说说故事。
活动延伸:区角活动中听听录音机里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
附:现场研讨评析
一、执教教师(韩懿文)活动反思:
《大西瓜和小蚂蚁》选取绘本部分内容,对画面进行了重组,并对主线进行了梳理,说说看看中隐含了情感分享,让孩子在个体表达的基础上,又从整体分享回到个体表达。
执教过程中感觉孩子情绪体验还不错,预设的提问在思考的基础上又做了临时调整。但由于现场可能有点紧张,语速偏快了,对孩子的语言要求(如完整表达)做的不好,回应也不够理想,有些个体经验没有抓住,如蚂蚁气味、身体的灯等;在环节方面,还应收缩的更恰当,使详略更得当,让孩子更好的表达,完成让孩子讲述环节。
二、现场研讨评析:
1、徐汇科技幼儿园金晓燕:教师预设有想法,非常好。为达到目标的有效性,情趣上可以增加更多肢体语言。对小年龄的孩子来说,可以用动作来体验情趣。此外,图书是否增加页码,孩子在看书的时候就可以起到提示、衔接作用。
2、浦东新区冰厂田幼儿园黄敏君:曾经看过这一绘本,教师也做了梳理。建议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先理解绘本,因为绘本的作者有自己创作的框架结构,教师在使用绘本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思考怎样将绘本原支援为原汁原味的内容呈现出来,用好绘本的同时还原绘本。
黄老师追问:作者在设计思考的时候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怎样抓住绘本最精髓的东西,还原绘本最有价值的内容。黄敏君你来谈谈看,针对这一绘本应该用什么,精髓是什么?
黄敏君答:绘本体现出来的更多的是情趣的地方,如最后小蚂蚁吃好西瓜又将瓜皮当作滑滑梯来玩,出乎孩子的意料和想像,绘本中有很多共通的点可能会让孩子有很多启发。
3、卢湾区思南路幼儿园吴昊:绘本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都有不同的价值。
黄老师追问:绘本对不同年龄的幼儿有何不同的价值?
吴昊答:小班看,然后多读;中班:读后,根据生活经验、认知经验,有发散性思维,教师抓住个体经验后上升为集体经验;大班:对孩子有技能、语言的指向,如阅读、汇编故事。
4、南汇区中福会幼儿园李婷:绘本教学落点关键看教师想法,可以选择落在书上,也可以落在其它点上。今日执教教师选择落在孩子观察上,而不是落在内容上,怎样考虑的?
执教教师答:小班的孩子,经常关注粗浅的东西,更深些的内容并没有意识关注,本次绘本的运用是让孩子既关注大的方面,也关注到小的方面。
李婷建议:可以在活动最后配点音乐,请孩子完整欣赏完故事,配音乐。
5、长宁区愚园路第一幼儿园孙赟:教学内容适合小班幼儿园的特点,情与趣应该作为重点和难点,过程中有互动反馈,但提升还需要更到位。问:大、小的对比设计有何考量?
执教教师:图文结合,将大小自然表现出来。
建议:将故事的名字,也可以完整地介绍给孩子;将完整的故事打印后贴出,会更完整。
6、宝山区淞南中心幼儿园殷雪丽:今天这堂课很有味道:一是有小班的味道;二是教师选取的图书教材及教师执教态度和体态语。欠缺的是有效提问和互动。如第二个提问“谁可能更早发现这片西瓜?教师跟进:可能是动物。”此处或许直接导入更好更有效。围绕目标,教师没有把握好两点:一是语言提炼提升,如小蚂蚁怎样吃西瓜,孩子的回答“四只不一样,建议:语言提炼+观察肯定”;如西瓜太大小蚂蚁吃不掉,孩子回答可以请朋友来吃,建议:肯定,你真聪明,这个办法又聪明又省力。二是采用多种形式更有效,学习形式建议有分有合,读图形式太单一,呈现方式上也要用好图书,体现有效性。
此外,教师也反思到了,重点环节应凸显而不是平均分配。
黄老师追问:你觉得应该怎样分配更有效?
殷雪丽答:围绕目标,观察图片并能表达清楚。对教师的反思很认同,建议:重点部分提两点就够了,同时将问题剖析清楚。
黄琼老师:韩懿雯老师也比较熟悉,是个有一定的思考水平,体现在对教材有思考(如画面重组、颜色舍取)、选择、处理有思考;有一定的设计能力,教案的呈现、表达、环节设计都比较清晰。此外,试图运用多种方法让孩子看看说说做做,调动了各种感官互动。
建议所有教师:
1、围绕目标与价值,应不断思考“上与不上对孩子一样吗”本堂课给我们的答案是不一样,在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的同时,孩子们表现出了相当不错的表达能力。活动中让孩子动脑筋、想办法,对孩子有很大挑战。
2、上一节课,要思考怎样让孩子发展的更好!绘本怎样处理,才能凸显集体教学活动的价值?绘本本身有多元价值,如果将绘本作为教材,教师要做好思考和取舍,充分用其精髓,深入分析,根据孩子特点来选用。如文学的价值(观察、欣赏、表达等)、内容的价值(动脑筋、礼貌、友爱、分享、合作等)、方法上的价值(习惯等)、想象创造续编故事、运用绘本媒介合作学习等。
3、教师要思考素材哪些精髓用了后可以事半功倍,体现出应用的智慧,本节课,绘本元素挖掘的很精彩,感觉非常有趣,如大西瓜VS小蚂蚁;一个西瓜VS众多蚂蚁;意外VS情理之中(夸张有欠缺),于漪老师告诉我们,对素材要研读到能与作者对话,针对本节课,个人认为可以在情趣上调动孩子,请他们动脑筋,如在内容与情趣上深挖,则效果会更好。与目标对照,试图点到情趣,但有点太一般,如果落在乐意动脑筋,可能对孩子发展更有效。最后的环节落点在让孩子看书上,我有点疑问,但也觉得体现出了教师善于动脑筋,同时建议在情趣上目标设定可以更清晰更适合小班孩子,可以做的更深更活更有趣。

 

【反思】

看教学视频《大西瓜和小蚂蚁》反思,教学活动中的回应一直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活动中孩子们的回应常常会超出我们的预料,教师该如何回应?在一次看教学视频《大西瓜和小蚂蚁》中我发现这位老师的处理非常机智。教师翻开书的第一页,幼儿说出是一片弯弯的西瓜、一片大大的西瓜、一片红红的西瓜后,教师提问“谁可能最先发现呢?”一个幼儿马上说“我先发现”“哦,因为你已经看见了。那除了你,后面的客人老师,还可能是谁?”接下来一个幼儿又说了“我也看到了。”这是教师一点都不慌张,说“是的,你们都看到了。透露点小秘密给你,是个小动物,会是哪个动物呢?”这时幼儿开始猜测动物了。其实教师提这个问题就是想让幼儿猜猜是哪个小动物最先发现了这片西瓜,但是教师没有说“哪个小动物www.smtxjs.com可能最先发现”而是问的“谁”,可能教师也没想到幼儿会一直说他们最先发现西瓜,老师在第一次纠正自己的提问后,幼儿仍然说“我也看到了”这次教师换了提问,准确的表达了自己的意图“小动物”。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我们想当然的预计的幼儿的答案和实际不一样时,我们首先要保持冷静,分析幼儿“出错”的原因,是教师的问题比较模糊,让幼儿在理解的时候产生歧义,还是问题太难,幼儿无法理解或者是其他原因,教师一定要找出原因,及时进行调整,明确表达自己的意图,从而引出自己想要的答案。

一次教学活动,不仅需要教师进行精心的设计,更需要教师对整个活动进行调控,对幼儿生成的各种问题作出有效的回应。《上海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指出“(教师)能在教育现场,关注来之幼儿的信息和生成的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并作出适时,适宜、适度的回应” “教师的回应能发挥推动幼儿发展的作用”,可见教师的回应已成为判断幼儿园保教质量的重要依据,是教师教育智慧和教育素养的体现。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